造车赛道正在变得更加拥挤,继百度、小米、腾讯、华为等多家企业相继杀入后,索尼也正式投入汽车领域。
6月16日,索尼集团与本田汽车宣布正式签署协议,成立合资企业Sony Honda Mobility,该公司将在2022年内正式运营,预计在2025年启动销售与服务。该公司由索尼与本田共同持股,双方各持50%的股份,其主要业务是销售电动汽车并提供移动服务。
曾任本田中国本部长的水野泰秀将任合资企业董事长兼CEO,索尼移动公司总裁兼CEO川西泉将任合资企业总裁兼COO。
索尼跨行造车其实早有传闻。
早在2020年的CES展会上,索尼便发布了VISION-S系列原型车,并亮相其首款轿车VISION-S 01,引起不小议论。不过当时索尼亲自下场造车还只是传闻,没有定论。直至2022年1月份的CES展会上索尼携带一款名为VISION-S 02的全新概念SUV出现,并宣布成立索尼移动出行公司负责旗下的汽车业务,这才正式对外官宣进军汽车领域。随后在3月初便与本田开始交谈涉及造车合作。
本田在汽车电动化方面也很早开始布局,曾与通用汽车在氢燃料电池技术、纯电动汽车方面都有合作。自去年4月1日,三部敏宏执掌本田后,其提出2040年停止销售燃油车,使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达到100%的电动化目标。
两家公司在汽车制造方面有着各自的分工,索尼表示将主要开发车载软件和电影音乐等娱乐内容,由本田提供车辆自身硬件与安全功能以及负责生产第一款车型。
本田在汽车制造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其今年5月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为89083辆,同期比69.2%,其中广汽本田5月销售52643辆;东风本田5月销售36440辆。在今年前五个月中,本田在中国累计销售538085辆,同比80.5%,其中广汽本田累计销售280429辆;东风本田累计销售257656辆。
索尼的软、硬件优势也十分明显,其影视作品、开发能力与创新手段在全国的制造中都可谓屈指可数,其智能方面在一触镜像、屏幕镜像、智能链接和多屏遥控这四点中多有体现。
事实上,索尼只是近年来跨界造车大军中的一员。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小米、百度、苹果、华为等原本不属于汽车领域的企业都开始涉足汽车制造发展。
在2021年3月,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9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12月小米旗下的智米科技开始下场造车。今年4月,小米汽车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造车基地开工建设。近日,小米造车也取得了更新的进展,在天眼查中可以发现其申请了自动超车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及芯片等专利。
2021年3月,百度和吉利共同成立了名为集度的智能汽车科技公司,创立至今已超过了460天,在今年6月,集度在元宇宙希壤举办了事后常品牌发布会ROBODAY,正式发布其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ROBO-01。
华为虽然曾明确表示自己不会造车,但会将技术提供给车企,帮助车企造出好车,其与极狐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也在5月份正式上市,不仅如此,华为与奇瑞、江淮汽车都被曝有合作。
苹果造车更是在2014年便开始了,2014年苹果开启了“泰坦计划”,但一路上困难重重,不仅迟迟无法确定造车模式,更是在近些年出现了团队内高管的相继离职和解散的情况。不过,这也不意味着苹果造车的计划夭折,今年5月份其还表示,目前苹果汽车正在开发中,正式发布预计在2024年底或2025年。
专业人士表示,跨界造车其实并不简单,所有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企业包括百度、索尼都是与老牌汽车合作造车,新能源汽车会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燃油车停售提上日程,更多品种的新能源车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一方面行业之间也可以相互“刺激”,激发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