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篇
韩国,我是分三次去的。去汉城看到的是现代的韩国,深切地感受了从童年起就耳熟能详的“三八线”;到了庆州看到的是韩国的古代史,重新观览了新罗王朝的辉煌;而在济州岛,却体会到了寻常百姓的人间生活。
新罗王古国
一到庆州市,你首先会被青草覆盖的、20多处凸起的坟冢深深吸引。那是公元4世纪中叶到6世纪中叶新罗王公贵族的坟墓。
这一时期正是新罗打造古代国家基础的时期,所以这种大型的坟墓是向国内外炫耀新罗的国力和文化的象征性建筑。
被称作“金字塔大陵园”的新罗王公贵族的坟墓群,面积约46万平方米,有23个巨大的古坟,如果加上地下看不见的古坟,要超过200个。陵园内唯一内部开放的古坟是天马塚,由于所有的古坟都不知道主人是谁,命名往往以里面出土的文物为准。天马塚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在1970年发掘出了一件绘有飞马的马鞍垫子,是1500多年前古新罗时代唯一的绘画作品,十分引人注目。
天马塚
进了天马塚,我们才有惊奇的发现。一般而言,古冢总是模仿生前的生活所在,比如屋宇和大殿等,天马塚却是实心的。也就是说,一个不大的木棺材的周围和上面盖上厚厚的鹅卵石,然后用土封顶。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进去,是后人将天马塚的一半用钢筋支撑,在中部竖起了一道玻璃墙。
这种名为“积石木椁坟”用来防盗墓是不错的,但只能埋葬一人,因为木棺材周围早没了空间,被鹅卵石封得死死的。所以在埋葬夫妇中的后死者或其他家人时,要在原有的坟墓旁添加建成瓢形坟墓。
新罗所特有的积石木椁坟也只存在了200多年时间。它起源于何处?有人说传自北亚阿尔泰山脉附近的帕基利克积石墓,但没有定论。
1921年在庆州第一个被发现的金冠
更让人瞩目的是积石木椁坟里面挖出的各种纯金饰品。1921年,首先在庆州市凤凰台房的民居后院发现了用裁剪金板巧妙地粘在一起而具有精巧图案的金冠。五年后,又发现了饰有凤凰的瑞凤冢金冠。直至1975年,又在天马塚发掘出了新罗金冠中最大最华丽的王冠。在宽宽的冠边附有三个“凸”字形立式饰品和两个鹿角形立式饰品,并接在一起,前面坠有曲玉和璎珞。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0种稍有不同的新罗金冠。而且,除了金冠外,还有不少的金冠帽、冠饰、耳饰出现,新罗因而被称为“黄金古国”。
绘有飞马的马鞍垫子,是1500多年前新罗时代唯一的绘画作品
在天马塚出土的金制罐帽
但是,金冠的奇妙之处不仅在于珍贵的黄金材料,更在其精巧的设计。在新罗信奉佛教之前,他们的世界观主要被萨满教统治着。萨满教是种原始的宗教,带有强烈的巫术色彩,这就给新罗金冠带来了许多神奇的灵感。比如有一只金冠有58个玉虎爪悬挂在上面,在萨满教中,老虎代表了生殖能力和摧毁恶势力的能量。另外,有几百个小金片挂在细细的金线上,象征着雨滴。只需轻轻摇动金冠,就会产生耀眼的光芒和震颤的声响。
直至今日,这种萨满教或称民间宗教在韩国大大小小的节庆仪式上盛行着,大多是女性的巫师跳着既有程式又有即兴发挥的舞蹈,在恍惚之间与神灵取得特殊的联系。
萨满教舞
公元668年,新罗首次统一了半岛。兼并带来了财富和文化,又由于没有内忧外患,统一的新罗享有了两个半世纪之久的太平盛世。作为首都的庆州,人口超过了100万,与唐朝的长安相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会之一。
佛国寺
可惜的是,历经1000多年的天灾人祸,庆州留下的古迹已无法勾勒出当年的灿烂辉煌,该城市的人口目前也只有15万。这点在庆州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佛国寺上最为突出。佛国寺兴建于535年,751年扩建,寺内原有80多座木结构建筑,现在已所剩无几。虽然佛国寺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可我却对此体会不深。
倒是作为佛国寺的附属建筑、建于751年的石窟庵让人赞叹不已。那天当我们沿着山路往上行走,漫天大雪忽然而至,路边一个个橘红色灯笼灯光弥漫,很是吉祥。
释迦牟尼坐像
走进石窟庵,见是一座圆顶花岗岩建筑,往里一瞧,庵内安放着面向东海的释迦牟尼坐像,神态自若,衣饰雕刻纹路极为自信简练,绝对是大师风范。这座高3.42米、膝宽2.6米的巨像似乎被灌注了生命力,让人忘却它只是一尊石像。
与佛有这样的法缘也不奇怪,新罗王族金乔觉(696-794)就曾渡海入唐,在安徽九华山苦修后圆寂,因肉身不腐,被认定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号为“金地藏”。
如此尊贵的大佛能被保存下来也是不易,因为朝鲜最后一个李氏王朝独尊儒学,对佛教严厉镇压,石窟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消失”了。直至1900年左右,被偶然在此避雨的邮递员发现。
但与中国石窟不同的是,石窟庵并不是开凿于山侧,也不是在已有山洞中建造,而是用花岗岩在山顶砌成的一个神龛。
耶米列大钟
在庆州国立博物馆庭院内,我们又被另一件极品所吸引,那就是耶米列大钟(也被称为圣德大王神钟)。该钟造于公元771年,高3米,周长2.3米,重20吨,是韩国最大的铜钟。而且耶米列大钟经历了许多次失败,花了30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在铜钟上,镌刻着一对佛教神,他们手持香炉,在荷花中飘来飘去,薄如蝉翼的衣服向空中飘舞,如鸟翼一般舒展。
最富传奇色彩的是,耶米列大钟声音特别悠扬动人,睛夜时可在65公里之外听到。据传这一切端赖于铸造该钟时,最后献祭了一个婴儿,他的哭声使大钟发出动人的声音——据说,如迷路的孩子哭着呼唤妈妈的声音。
要听到耶米列大钟原声十分稀罕,过去每年元月一日才用悬挂于链条上的原木撞击,发出悠长、深沉的声音,但从1993年起耶米列大钟不再敲打,人们已无法直面聆听其钟声。陪同游玩的韩国历史学教授李先生送了一盒钟声录音带给我们。回到中国,在夜晚听听,不失为一种甜美的回忆。
韩国人在理解声音方面确实很东方化。感谢互联网的发达,有兴趣的读者可上汉城市政府的网站(http//Chinese.metro.seoul.kr)聆听目睹耶米列大钟的美声和丰姿。耶米列钟声代表了韩国美丽的声音。
1999年韩国从各地征集400多件候选作品,从中挑选百种美声。这百种美声又分为《四季》、《乡土》、《回声》、《回忆》和《生命》五大类,如“稻穗相擦的声音”、“穿着Suip踏雪的声音”(《四季》);“牛咀嚼草料的声音”、“老爷爷的咳嗽声”(《乡土》);“溪边洗衣的声音”(《回忆》);“冬天田野上丹顶鹤求爱的声音”、“南大川鲑鱼回归的声音”(《生命》);而耶米列钟声属于《回声》类。
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很东方的声音,确实相当受用。
在读到上面耶米列大钟的最终铸成与一个婴儿的投入有关的叙述时,也许读者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一样感到震惊。它至少让人感到一种极致和激烈,而在韩国的新近著名电影《醉画仙》中又出现了相似的场面。一个被称作“醉画仙”的19世纪末的韩国天才画家,在老年时一头钻入正在烧制陶瓷的窟子里面,将自己的生命和创作的瓷画将为一炉。这个场景让人想起了中国诗人李白最后水中捞月淹死的传说,但其间的“热”与“冷”很分明啊。
本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South Korea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