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亚马特

0

《英雄联盟》运营初期,作为游戏世界观的符文之地尚未成型,尤其是游戏的装备部分,许多装备的命名缺乏规律性。而随着近年来游戏的发展及"英雄联盟宇宙"概念的完善,越来越多贴合游戏世界观的装备相继推出,然而依旧有许多装备仍维持着早期的命名——显然,这代表了这些名称的由来势必有其特定的意义。

取材自历史传说

任何架空的奇幻世界观,都不可避免地要从现实中取材,符文之地也是如此。因而部分装备在命名时,就沿用了现实中的历史传说。

  • 提亚马特(Tiamat)

提亚马特源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神话,被记载于巴比伦的创世史诗《埃努玛·埃利什》当中。该史诗构建的神话世界观下,宇宙仅仅是一片汪洋大海。原始深渊之神阿普苏与混沌之神提亚马特的结合,诞生了全新的神明和诸神体系,进而创造了人类。

然而不同于崇尚混乱和作恶的阿普苏与提亚马特,后代神明们意欲掌控宇宙,建立秩序,为此他们消灭了阿普苏和他的谋士穆木。结果此举引来了提亚马特的复仇,促使她与诸神开战,并最终被英勇的武神马尔杜克杀死。其尸体被一分为二,一半用于创天,另一半用于造地。

马尔杜克与提亚马特

提亚马特的形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善的化身,她作为人类之母,被描绘成半人半蛇的形态,因为蛇在古代神话中象征着生育能力,许多女神往往也都以蛇的外形示人;另一方面,身为世界的毁灭者,提亚马特又被描述成席卷暴风雨的海龙。

随着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的广为流传,提亚马特身为龙的形象显著地影响了后世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创作,并且直至当代,仍为许多文艺作品所引用。

  • 九头蛇(Hydra)

九头蛇源自古希腊神话,在各类作品中常常被描述为栖身与沼泽中的巨大水蛇,并且其故事总是与知名的半神英雄海格力斯联系在一起。据传说,海格力斯的十二项英雄伟业之一,便是杀死了为祸一方的怪物九头蛇;而在希腊"教训诗之父"赫西俄德的作品中,九头蛇还被描写成赫拉对海格力斯所怀有的憎恶所孕育的怪兽。

九头蛇与海格力斯

在不同版本的神话中,关于九头蛇头的数量的记载也有出入,但大多都提到了其头部的再生功能。于漫画漫威公司旗下的作品中登场的反派组织之一,就以九头蛇命名,借助神话中提及的再生能力,来形容该组织盘根错节、"死而不僵"的特点。

漫威“九头蛇”组织的标志

  • 女妖面纱(Banshee's Veil)

实际上,女妖面纱这一译名并不能算完全准确,按照英文原文,翻译成"班西的面纱"或"报丧女妖的面纱"可能更加贴合本意。

报丧女妖的故事常见于凯尔特文化,班西一词本身也源自该民族的语言。比如在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神话中,报丧女妖就被形容为一种会在人将死之时号哭的女性精灵,并且每户世家大族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报丧女妖,无论家族成员位于何处,都会为其传达死讯。

报丧女妖的传统形象

由此不难推测,当初设计师在设计女妖面纱这件装备时,很有可能沿用了报丧女妖"预知死亡"的特性,从而为之赋予了阻挡一切法术与伤害的强力特效。

取材自其他电子游戏

《英雄联盟》的许多设计师本就是重度玩家出身,所以当初在进行设计时,不免会把自己的喜好悄悄地"掺杂"进游戏之中。

  • 三项之力(Trinity Force)

作为《英雄联盟》最为知名的道具之一,三项之力无论是命名还是图标都致敬了任天堂的经典游戏《塞尔达传说》系列。

《塞尔达传说 众神的三角力量》(美版)

该系列中,由三片三角形构成的黄金色魔法神器"三角力量(Triforce)"贯穿游戏始终。三者各自象征着勇气、力量和智慧,并依次对应了系列主要角色的林克、加农与塞尔达。自系列首款作品于1986年登陆红白机开始,就以其开放世界和精妙的迷宫设计,吸引了无数玩家,并为后世的同类游戏设计产生了难以比拟的影响。

  • 幽梦之灵(Youmuu's Ghostblade)

这件道具源自《东方》系列的角色魂魄妖梦与她手持的武器。

魂魄妖梦

《东方Project》是由日本同人社团上海爱丽丝幻乐团制作的以弹幕射击游戏为主的同人游戏系列。系列早期作品几乎由社团唯一成员ZUN独立制作完成一直是广为玩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其自成体系的庞大世界观与丰富的角色也吸引了无数爱好者争相进行二次创作。

由于原作者本人对二次创作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如今的《东方》系列足以称得上是一款极具商业价值的IP,影响力更是日益朝着海外市场延伸。

  • 暴风大剑(B.F.Sword)

暴风大剑的原型是"BFG 9000",一件出自经典射击游戏《毁灭战士》系列的知名武器,其中"BFG"是"Big F*cking Gun"的缩写。然而这一缩写的原文直接搬上台面来来实在有些不太雅观,于是许多玩家便开玩笑地将之称为"Best Friend Sword"。

因此,暴风大剑其实与"暴风"是没有任何关联的。

  • 瑞莱的冰晶结杖(Rylai's Crystal Scepter)

瑞莱是经典MOBA游戏《DotA》中"水晶室女"这一角色的名字。后者在游戏中的能力表现为使用冰霜减速和禁锢敌人,这也正好对应了该道具在《英雄联盟》中所持有的减速敌人的特效。

水晶室女

  • 阿塔玛之戟(Atma's Impaler)

虽然这件装备如今已经移除,但或许不少老玩家仍然对其记忆犹新,包括这件装备所提供的将生命值转化为攻击力的独特效果。实际上,该装备源自日本国民级RPG系列《最终幻想》第六部作品中的"阿塔玛武器"——无独有偶,后者的特效同样是根据持有者的生命值来计算伤害。

取材自实际人物

1、以游戏的相关人士命名

早期由于缺乏对游戏整体世界观的构想,《英雄联盟》的设计师们就如许多新手游戏制作者一样,乐于把自己和身边人物的名字放入游戏中,比如早期英雄的艾希、泰达米尔和伊泽瑞尔等,都有着对应的"现实人物"。

伊泽瑞尔(Ezreal)与设计师Colt 'Ezreal' Hallam

但是随着游戏规模的扩大和世界观的成型,并非每一位游戏的设计者和参与者都能享有此项殊荣,所以随后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情况:设计师的名字越来越多地成为了用以命名装备的对象。

  • 斯塔提克电刃(Statikk Shiv)

  • 莫雷洛秘典(改版后:Morellonomicon,改版前:Morello's Evil Tome)

  • 卢安那的飓风(Runaan's Hurricane)

  • 兰顿之兆(Randuin's Omen)

  • 鬼索的狂暴之刃(Guinsoo's Rageblade)

  • 舒瑞亚的狂热(Shurelya's Reverie)

以上道具的命名都源自前任或现任设计师的名字。

2、以游戏的特定玩家命名

不同于一款单机游戏,《英雄联盟》作为网络游戏,除了必要的游戏体验外,供玩家相互讨论的社区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或许是基于这种理念,拳头公司在《英雄联盟》运营初期曾多次举办名为"RAF",即"Refer-A-Friend"活动,允许玩家通过分享链接以招募全新的玩家;如果某位玩家能够为游戏招募超过指定数量的新玩家,那么除了部分现实奖励之外,他还将获得一件装备的专属"冠名权"。

  • 卢登的回声(Luden's Echo)

  • 玛莫提乌斯之噬(Maw of Malmortius

  • 干扰水晶(Ohmwrecker

  • 雅典娜的邪恶圣杯(Athene's Unholy Grail)

  • 基克的聚合(Zeke's Convergence)

  • 斯特拉克的挑战手(Sterak's Gage)

有幸列入以上装备名称的玩家,不仅在RAF活动中为拳头带来了超过千名的新玩家,同时也都为玩家社区的建设作出过非常多的贡献,所以应当说是实至名归。

结语

以上只是将部分装备的命名进行了笼统的分类,随着游戏本身的发展与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装备的命名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特征。比如近两年新加入的装备紫雨林之拳(Jaurim's Fist),其名称就很可能来源于韩国的摇滚乐团Jaurim;而作为射手装备路线必备组件的基舍艾斯碎片(Kircheis Shard),则来自于知名的科幻作品《银河英雄传说》。

作为一款已经运营九年之久的网络游戏,《英雄联盟》也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态。因此,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之余,偶尔了解一些诸如装备命名这样的"幕后故事",或许也不失为一种丰富游戏体验的全新方式。

标签:

上一篇geng战队

下一篇封印镇石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