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蒙阴环保 微信公众号
01云蒙湖大银鱼概况
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 )又名面条鱼、面丈鱼、泥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银鱼科,地球上现有银鱼科6属14种,我国就有6属12种。其体细长,头平扁,吻尖呈三角形,前部圆筒形,后部略侧扁,仅雄体臀部上方具鳞,上颌骨在眼前缘向下弯曲,一般体长15cm左右,是小型一年生无胃型凶猛鱼类。鱼体晶莹透明,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和软黄金”之称。
02资源分布和主要生长繁育区
自然界中,大银鱼原产于长江、淮河中下游河道和湖泊的上层,后因其经济价值高而广为移殖。1995年开始,蒙阴县渔业主管部门陆续从太湖等地引进大银鱼受精卵,在云蒙湖进行增殖放流。1996年产生生物学效应,形成种群,1997年形成产量,当年捕捞17吨。
近年来,随着临沂市饮用水源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云蒙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银鱼产量逐年增加,2011年云蒙湖产量突破650吨,分别占临沂市大银鱼总产量的48.8%、山东省大银鱼总产量的24.5%。由于云蒙湖淹没区多为砂质土壤,底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矿物盐,特别是在东汶河、梓河等支流的常年滋润下,给水体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索饵场饵料充足,故大银鱼在湖内分布广,且具有个体大、摄食能力强、繁殖力强、种群稳定等优良遗传性状。
03生态价值
一是银鱼生活史简单,种群消长快,对环境变化敏感,当环境因污染而萎缩时,大银鱼的抵抗性减弱,种群稳定性降低,最终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和品质降低,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生态关系的理想指示物种之一。二是大银鱼属净水鱼类,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桡足类)是大银鱼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形成种群后可大幅减少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含量,对净化湖内水质,保障临沂市城区居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生物完成的,大银鱼通过大量滤食浮游动物及一些藻类吸收碳元素,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优质蛋白,保障了食物安全,同时,对减排CO2和缓解水域富营养化有重要贡献。
04经济价值
大银鱼因肉质细腻,蛋白蛋白高、脂肪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据测算,鲜银鱼含蛋白质10.75%、脂肪1.37%,银鱼干则含蛋白质76.76%、脂肪9.75%,可食率几乎100%。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统计,我国银鱼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3-4万吨之间。
近年来,在省市渔业主管部门支持帮助下,特别是2010年设立云蒙湖大银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后,云蒙湖大银鱼产量稳步增加。2011年,云蒙湖大银鱼产量达到650吨,分别占山东省大银鱼总产量的24.5%、临沂市大银鱼总产量的48.8%,实现产值13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另外,云蒙湖每年对外销售近10亿粒大银鱼受精卵,通过移殖销售大银鱼受精卵也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
05遗传育种价值
大银鱼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近年来,太湖作为大银鱼原产地,由于水域污染严重、捕捞强度高、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影响,致使太湖大银鱼的遗传性状退化、种质资源濒危程度不断加剧,进而影响到我国银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云蒙湖大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正式获批(第七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18号)。
目前,云蒙湖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重要的大银鱼受精卵供应地,是国内大银鱼优质良种基因库,为银鱼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