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豹攻略

0

最近,我的第10086任前女友找我约饭。

当我打开手机准备选一家自助餐时,却始终没找到能让我一见钟情的餐厅,就连之前去过几次的网红自助“某绪寿喜烧”,也早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我拉入了黑名单。

如今网上一搜,不是“自助餐凉凉”就是“时代の眼泪”:

上一个有这待遇的,还是KTV。

堪称实体难兄难弟了。

事实上,近些年网上大量充斥着自助餐的坏消息:

从曾经红极一时的“高端自助餐行业标杆”金钱豹关门倒闭,到挑战人类建筑力学极限的必胜客自助沙拉吧黯然退场:

再到近两年《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出台,以及自助餐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大幅减少等等: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自助餐,要凉了。

要知道,早些年自助餐大火的时候,多少人还抱着“吃回本”的雄心壮志杀进餐厅,“扶墙进,扶墙出”都只是基础操作。

贴吧和博客上更是充斥着大量教人“吃垮自助餐厅”的攻略:

不管是大战金钱豹之“前期清肠胃”到“先冷后热、先咸后甜”的严谨吃席顺序,还是吊打必胜客自助沙拉吧的“N层宝塔”堆砌秘笈等等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甚至还有人专门绘制了“如何吃回本”的图表攻略指南:

如今再看,曾经那些自助餐勾着你留下的口水,已经凝结成时代的眼泪了。

从红极一时到如今“泯然众人”,短短十几年间,为什么自助餐风光不再了?

假牛肉、口水菜、勾兑果汁,自助餐便宜的背后又隐藏了多少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又该如何避坑黑心自助餐厅?

大家好,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露出各种商业内幕的名侦探牛腩。

今天,我们将一起掀开金钱豹们的底裤,去探寻自助餐兴衰背后的商业逻辑。

1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助餐还有个别名,叫“冷餐会”。

早先它以餐前冷食为主,据传最早是欧洲一群儒雅随和的海盗发明的:

因为嫌用餐的规矩麻烦,暴躁老哥们就让餐馆直接把酒菜都摆出来,他们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一开始欧洲老爷们还嫌他们粗俗,但和海盗们“友好交流”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这种用餐方式不但能让大家吃得更随心所欲,还能帮忙省下大笔服务成本。

所以渐渐地,自助餐开始在欧美各国流行起来,后来还跟着西餐一起传到了国内。

但自助餐在国内真正的辉煌,还得从号称“自助餐界劳斯莱斯”的金钱豹开始讲起。

2003年,这只“豹子”开始到上海闯荡。

人均200多的价格,动辄数千平米的面积,富丽堂皇的装饰,再加上从龙虾鲍鱼、燕窝鱼翅到无限量供应的哈根达斯等400多道菜品。

这在当时就是妥妥的“上流”餐饮。

要知道,这可是2003年,那时候上海职工的平均月工资也才不到2000元:

也就是说,普通一家三口人在金钱豹吃一顿就能吃掉近1/3的月工资。

所以那时候谁家能在这儿请宴吃席开个趴体,那都是倍有面子的事情。

也是这段时期,国内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大家手头渐渐富裕起来,开始想着追求“刺激点”的消费。

而金钱豹等豪华自助餐恰好踩中了那个时代的G点,“大而全”的菜品和市面上罕见的海鲜食材等都让自助餐成了当时极受欢迎的餐饮形态。

此后,诸如好X哥、汉X轩等平价自助餐品牌也开始在国内遍地开花。

戳中了人性“欲望”的自助餐,一跃变成了这个时代的版本之子。

2

可惜,好景不长。

渐渐地,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自助餐本身又是一个对现金流需求很大的行业,所以大量自助餐厅为了生存开始拼命压缩成本,甚至玩起套路来算计消费者。

比如,很多自助餐厅明面上打着龙虾鲍鱼帝王蟹等“全场任吃”的噱头引流量。

等你真到了,却发现高端食材的台面上往往写着“每人每次限取一只”之类的规定。

更鸡贼的套路是玩阶段放量。

他们会特意压低这些昂贵食材的上餐速度,往往你排长队排到最后都可能抢不到,只能再等下一趟。

而旁边那些便宜管饱的炒饭、炒蛋、鸡翅、鸭腿等等是要多少有多少。

甚至商家还会故意加重口味让你多喝点饮料酒水,然后“早早吃饱滚蛋”,给他们多贡献点翻台率。

屡次被商家套路之后,很多人自然也就不太愿意再去吃自助餐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大家还能稍微接受,那商家在食材和卫生上“节约成本”的骚操作就真的让人忍不了了。

2018年,河北经济频道曝光过一家叫“神牛丁”的自助海鲜烤肉店。

在这家人均40元左右的自助餐厅里,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一边对顾客承诺都是当天的新鲜菜品:

另一边却悄悄回收顾客吃剩下的口水菜和没烤完的生肉,第二天加点新料之后继续出售:

而且,这家餐厅的熟食竟然是一家没有任何生产资质且生产环境极度脏乱差的黑作坊提供的:

既廉价又劣质。

更离谱的是,这家餐厅还拿五元一斤的鸭肉冒充几十元一斤的牛羊肉:

这种“挂羊头卖鸭肉”的事情甚至已经成了行业潜规则。

早在2014年,汉某轩自助餐厅就被曝光过拿鸭肉混合香精等来冒充牛羊肉:

更骚的是,这家餐厅还拿廉价“果粉”和凉水勾兑来冒充鲜榨果汁:

“以假乱真”的套路属实是给它玩明白了。

除此之外,在“神牛丁”自助餐厅里,同样让人上头的,还有它的卫生问题。

这里的抹布堪称“万能”:

擦完灶台之后还能继续擦餐盘,甚至是直接擦食物。

简直令人作呕。

而在后厨,鸡肉、海带等食材直接堆积在脏乱的过道上:

操作台上更是遍布油污:

而在刚洗完几百根鸭脖、鸭头的水池里,稍微一冲又倒入了一大筐西红柿:

里面甚至还掺杂着刷锅的钢丝球和万能抹布。

刘墉看了都得当场唱征服。

既然平价自助餐厅食材和卫生不行,那高端自助餐厅会好点吗?

也不尽然。

就拿人均200多的日料火锅——某绪寿喜烧来说,去年同样被曝光过食材回收和以次充好的问题:

可以说,就是大量自助餐厅爆出的食品安全丑闻,渐渐给自助餐打上了“品质低下”的烙印,让很多人避之不及。

3

当然,这些情况并不是所有自助餐厅都有,但总有些黑心商家为了赚钱不顾一切,所以,为了自己的菊部安全,我们也需要学一点正确的吃自助餐姿势。

首先,尽量不要选那些廉价的自助餐,“一分钱一分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真去了,也尽量不要选那些腌制过、口味重的肉类菜品,那些很可能就是商家为了掩盖味道进行的“艺术加工”。

其次,酒水饮料也要尽量选择瓶装的品牌产品,少喝放在大容器内的饮料,不要轻易相信商家“鲜榨果汁”的鬼话。

此外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在吃之前先考察下这家餐厅的洗手间,如果这里都惨不忍睹,那就得小心了。

魔鬼往往都藏在细节里。

如果你身边有喜欢吃自助餐的朋友,可以转发给他,让他少点化身喷射战士,发粪涂墙。

4

事实上,自助餐的没落,还和当年的时代背景有关。

2010年前后,国内经济腾飞,一大批新的餐饮连锁品牌也不断崭露头角。

从做火锅的海底捞,到做麻辣烫的杨国福,再到做西式快餐的华莱士等等,它们的路子一个比一个玩得野——靠着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模式和更低的门店及资金要求等疯狂抢占国内市场。

大家出去吃饭的选择比以前更多了,而且对于味道和健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个“扶墙进扶墙出”的游戏,渐渐变得不时兴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吃得饱”不再是首选,“吃得好”才是王道。

相比之下,金钱豹这些老牌餐饮选手渐渐失去吸引力,甚至屡屡被吐槽经营模式老化。

时代,真的变了。

来到这个时代新版本的自助餐,突然发现自己这个原本的“版本之子”已经被大幅削弱了。

就连曾经的“自助餐行业标杆”金钱豹,也开始逐年走下坡路,几度卖身和改革仍然没能逃脱困境,甚至还一度卷入了“假鱼翅事件”,名气大损:

2017年,金钱豹自助门店全线倒闭。

这个旧时代的弄潮儿,终究没在新时代找到那条能承载它的船。

而伴随它倒下去的,还有无数80、90后吃垮自助餐厅的青春梦想。

但金钱豹的“倒塌”并不是个例。

如今在天眼查上搜索自助餐相关企业,原本的32000多家里面存续的也仅剩下18000多家:

随着时代浪潮奔涌而来的自助餐,似乎也渐渐跟着潮水退去了。

而一起退去的,还有那些“扶墙进扶墙出”的记忆,以及那个放荡不羁、肆意狂欢的青春往事。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