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佳酿

0

我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白酒的酿制工艺也在古法基础上不断进化改良。一直以来白酒发酵的这个环节都是在窖池中进行的,但是2019年的一款广受好评的浓香型白酒——客家传说,却是在原生态丛林中发酵的,后又历经山涧洞藏老熟之后再分装。

这样的客家传说,酒花生香,余韵悠长,凭借其自有的一番生态风味,收获了很多忠实的拥趸。在年节来临之际,成为很多人宴客、礼赠的首选。

客家传说产自江西宜春上高五谷村丛林酒博园。宜春当地多奇山密林,终年气候湿润。理学大家朱熹曾赋诗“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说的就是宜春的宜人景色。而丛林酒博园就位于宜春上高五谷村,依原生态山体而建,丛林郁郁、山泉甜洌,为客家传说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技为酒之魂,客家古法酿酒工艺

客家传说产自客家地区,是用客家古法制酒法酿制而成。客家人是中国一支特殊的群体,是唯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也是全世界华裔中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民系。根据文献记载,客家祖源在河洛地方,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南征百越的第一次南迁,后经历西晋“永嘉之乱”和东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起义”、南宋“宋室南迁”、明末南迁以及太平天国时期,历史上一共有六次大规模南迁,前后有上千年的延续,数次南迁将中原一代又一代的传统酿酒技法带到了赣南、闽北、粤东北等地,客家先人在中原浓香型酿酒技艺基础上,根据当地气候和水土特点加以改良,形成了一套以丛林窖藏为核心的客家酿酒技法。

客家传说就是严格遵循客家古法酿造,尤其丛林发酵、洞藏工艺,是客家酿酒古法的精髓所在。

丛林发酵

酒博园依山而建,山坡上一片郁郁葱葱丛林中,随处可见“半隐”状态的陶缸,这就是丛林发酵。每个陶缸都有千斤之重,被放置于常年不见阳光的丛林中,密封盖上后再加原生植被层,在这样的环境中,潮湿温暖,非常有利于陶缸里各种微生物生长发酵。

客家传说的酿制不仅追求原生态,更讲究五行的相融相生,园内丛林酒阵以九宫八卦为格局,布局就山势而行,又有人为章法左右其中,只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白酒。陶缸多位于松林之中,松为阴,酒为阳,酒阵之器半露于地,以上得天之灵气,中取草木芳香,下吸地之阴秀,三才兼备,阴阳和谐,如此讲究,凝聚着大自然馈赠和客家人智慧的结晶。

山涧洞藏

新酿制出来的客家传说与大多新酒一样,酒体辛辣,需要天然洞藏之后才能去除其中辛辣暴躁的部分。在这个环节,是在丛林酒博园的仙乐洞中完成的。“洞中一年,洞外三年”,仙乐洞洞外林木茂密、植被完整,是天然的洞藏环境,洞内常年恒温恒湿,陶坛让白酒挥发的酒分子凝结在红褚条石洞壁厚达数厘米的酒苔,形成了400余种微生物。优良的微生物群贮酒环境,对酒的有机醇化生香起到稳定醇熟的作用,促进了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累积。新蒸馏出来的客家传说在山洞里不断地和大自然交换,吐故纳新,使酒体醇化、老熟,趋于平和、细腻、柔顺、芳香,成就一坛浓香佳酿。

粮为酒之肉,有机五粮酿成

客家源自中原,客家酒古法酿制也选用了高粱、大米、小麦、糯米、玉米五种粮食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产自赣南本地的酒粮因为气候和水土的关系,与北方和川贵地产酒粮酿制出的味道又有些许不同,口感更佳温润,味觉物质更为丰富。为了更贴近客家古酒味道,特别划出土地种植半野生有机酒粮。

曲为酒之骨,古法秘制大曲

在客家酿酒古法中,制曲是重要的一道工序,从时间到选料以及制作进程有着严格的工序规定,全部按照古法配方将地产小麦、大麦和豌豆等与一些中草药磨碎、混合、拌匀,压制成曲坯砖块,其后,“置于隙地上,以物覆之,数日发酵,再翻之覆如故,昕其霉变,是为曲母”。这样制成的高温大曲,在适当的温度和酸度环境下,会通过微生物和酶被降解,生成酒体中的香味物质,酒体香似幽兰,口感绵软甘冽,有着独特的口感,善饮者一品就尝出来了。

水为酒之血,取自红岩深泉

水是酒的主要成分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酒的质量。国酒茅台是从著名的赤水河取水,因为茅台镇的土壤外表发育着的紫色土层,酸碱度适中,土体中砂质和砾石含量很高,这意味着有一道天然的过滤网。无论地面水和地下水都经过两岸的紫土层流入赤水河中,既溶解了很多种对人有利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过滤,滤出清澈、清甜的水。

客家传说的水是取自当地著名的“炼丹泉”,这眼深达160米的深泉下都是紫红色的砂页岩、砾岩向上可追溯到白垩纪,形成已经超过7000万年,经年累月这些砂页岩、砾岩中的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都已溶解进了地下蓄水层中,经过有关部门检测,不但各项指标远超国家标准,并且是罕见的富硒泉,又经过了层层渗透过滤,才能形成这纯净微甜的清冽地下泉水。因而很多到访的专家称炼丹泉为“地下赤水河”。客家传说因取水于此,酒质格外清亮,回甘独特。

这延续千年而又繁复严格客家洞藏古法酿酒工艺和曲、粮、水的完美融合,成就了客家传说这样一款脍炙人口的传世美酒。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