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一个封建等级社会,自母系社会始,由于女性的繁衍能力使之处于主导地位,男性处于从属地位,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男性在生产部门作用的凸显,女性的地位逐渐被男性所取代,进入父系社会。夏商周三代,嫡长子继承制确立,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左传》记载: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囤,牛有牧,以待百事。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汉书·古今人表》中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个等级中又详细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成为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一种来源。
古人有三六九等之分,必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死后所葬的坟墓也必须和自己的身份、地位相符合。
林:圣人坟墓称“林”,如山东曲阜的孔林,河南洛阳的关林,孔子为文圣人,关羽为武圣人。
陵:帝王坟墓称“陵”,如陕西西安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
冢:王侯将相坟墓称“冢”。衣冠冢为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
墓:一般官员或富人称“墓”。
坟:平民百姓的称之为“坟”。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