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匮乏的年代,我读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是一本破旧残缺的书,用黑灰的草纸印刷的。后来我根据书的内容推断,这本书可能是五十年代初期出版印的。因为人造卫星上天后就不会出版探讨初级火箭的书。
因为这本书的题目是《飞出地球去》,主要介绍俄国的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叫做齐奥尔科夫斯基,他带着厚厚的近视眼镜,厚厚的镜片后面是一双深邃的眼睛,直视着广袤的宇宙。他是人类航天器的探索者先驱。后来苏维埃成立新政权,他就成了苏联著名的学者。获得过斯大林奖章。
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是苏联1957年发射的人造卫星。在此之前,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十九世纪发表火箭的基本数学定律,提出并且由他的学生创造出汽油和空气做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5kg,接着,英格兰年轻的物理学教授罗伯特.高达研制出推力几十kg的发动机,1926年第一支液体燃料火箭发射成功。从此打开了火箭通往星球的门户,火箭技术发展到了新阶段。一战后希特勒想吞并世界,组织起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研究军用火箭。二战期间,火箭的火箭高度重量速度都有了新的飞跃,战后,苏联和美国从战败国德国那里获得大量的火箭部件和资料,研发自己的军用卫星和飞船运载火箭。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1961年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美国则在之后多次发射阿波罗号和天空实验室的三级运载火箭,全长达110m,起飞重量2800t,飞船重量达上百吨。
而我还在读《飞出地球去》,只是惊诧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1公斤的人造体要飞上月亮,需要燃料是9000个地球那么多的质量,显然,这是齐奥尔科夫斯基最初的错误判断,因为那时候对外太空客观条件一无所知,单从地球的条件来计算太空速度当然是错误的。
那时候我期望我有机会做宇航员,到星际间旅行,回来时我还是那么年轻,而我的亲人们都已垂暮矣矣,(这是书上写的,我钻进去成了书中的一个主角),那时候被生活所迫,母亲吩咐我去干这干那,猪和兔子都在吱吱叫,我却沉溺书本中,被母亲狠狠地打,我被大人打是从来不跑的,认为跑了可耻,我忍受不了拳头和巴掌甚至是棍棒时,脑中总是涌现出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他们死都不怕,我还怕打吗?所以咬牙坚持等待母亲打累了火消了,她就说是:你个死牛筋,你不会️ 你二姐姐一要打就跑出去?对此,我不回答,嘴角上扬的讥讽,母亲又说,你知道不知道你不跑我越打越上火,我想就气你[奸笑]
有时候生活太无聊了,看不到光,看不到前途,想到要结束生命,但是还是想。好死不如赖活着,死了看不到科技发展,看不到中国的航天发展,看不到登月登火星,岂不是很可惜,呵呵,那时候我就是一个十几岁的抹着鼻涕的女孩,可是由于那本飞出地球去,让我有了活着的理由。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所以那个齐奥尔科夫斯基,那个高度近视的中学物理老师,让我对火箭,飞船,卫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头条有好多航天爱好者宇宙学爱好者,我在评论里留言,和他们讨论,那时候灵魂穿越星际,到达太阳系边缘,感受到太阳风的边缘。冥王星的清冷,忘记了人间俗事,那时候的思维是第三宇宙速度的,有人留言说:一个女的这样热心于宇宙速度,确实很少…
切,谁说宇宙是你们男人的专利?我崇拜苏联的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怀念美国在挑战者号1986年起飞后爆炸牺牲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芙,为了给美国和加拿大几百万学生在太空讲课,她出征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这是全人类的巨大损失,但是。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的脚步不会因为失败而停止,那岂不是让先驱们的血白流了 !
火箭的发明最初在宋朝就有了雏形。1161年宋抗斤时在采石场战役使用的霹雳炮,就是原始的火箭。
我国古代的人不但是勤劳,也很睿智。我都怀疑,是不是人类的文明不止这一次?或许以前就有很发达的文明?还是外星人古代光临过地球?我国的故事,比如天仙配,牛郎织女,还是西游记都是说神仙会飞,会空中漫步,长生不老,天上才几日,世上已千年…
细想,确实是,太空漫步,因为地球对人的引力小了,人可以太空漫步,飞翔。而时间和方向在宇宙间是不存在的,时间只是地球上的计量,在金星木星或者天王星等上面就不一样了,那么,飞出太阳系,在星际间旅行,是不是没有地球时间,是不是人类就会把千百年瞬间过完,人看不出衰老,而世上早已经几回轮回了?要不,南柯一梦和黄粱美梦也许有道理的,是到了平行宇宙走了一回,回来地球上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了,所以说某星,离地球几百乃至几千光年,其实说不定不远,说不定有宇宙飞船人类在飞船里也是南柯一梦就到了某地某星座,不能用地球的时间来看待地球以外星际之间的旅行,这样一想,星际旅行也可以考虑一下。
标签:
留言评论